《王的盛宴》影評:魯迅“吃人”社會的再現(xiàn)秦王嬴政上位之初,本欲驅逐關東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秦王采納延攬人才的建議。韓非子來關內,為秦王講法家之術,雖被李斯害死然而精神卻化為秦始皇的意志之中。當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之后,禁錮中國思維,以霸道統(tǒng)治中國,春秋戰(zhàn)國之百家爭鳴的妙局被掃蕩一空,人不再是萬物的尺度(借用古希臘的箴言來形容東周的精神維度),內心世界不再豐富,對于秦以及后來的專制王朝而言,權力才是君主(或僭主)衡量世界唯一的標準,“暴秦”之名可謂名至實歸。嬴政后暴死沙丘,扶蘇、李斯、趙高、秦二世、子嬰等君臣,都不免斷子絕孫。中國少宗教思維,多將個人、事件和歷史的迷惘訴諸于宿命(迷信、天命),陸川編劇、導演的《王的盛宴》便是將楚漢爭霸的帝王將相們送到2200年之后,主創(chuàng)的反思和觀眾的追問,形而上的烈火一定要追擊權力的過度異化。
劉燁飾演的劉邦,似乎從古希臘、莎士比亞悲劇中走出,通過黑澤明的帷帳,來到古中國。狂亂迷惘的劉邦,喟嘆“我的一生都是鴻門宴”,所以作為觀眾不必要再將目光釘死在那場著名飯局上項羽的反應,吳彥祖飾演的霸王為什么如此驕傲、輕易的放過劉邦?這是中國歷史的大謎團之一,“究天人之變”的司馬遷早在《史記》中就告訴我們“性格決定命運”的話。項羽身為高帥富的貴族,對同樣身為草根吊絲的劉邦、韓信從宏觀上講不在審視的范圍。一再遭遇重大挫折的劉邦,卻在打擊中逐步強大起來,且是中國最能知人善任的典范。當劉邦在長安見識到阿房宮的巍峨輝煌堂皇肅穆、御史寺的萬有一切井然有序,大數(shù)據(jù)的秩序對于劉邦的意義,在于醍醐灌頂,這個好色之徒,從鄰家寡婦、遍地風流到奄有天下。韓信、蕭何、張良三杰為劉邦戰(zhàn)勝項羽做出了杰出貢獻,劉邦打敗了抗秦領袖項羽,最終劉邦和呂后收拾了所有人。
秦嵐飾演的呂后,中年以前的人生經歷就好像現(xiàn)在流行的狗血通俗劇,被劉邦騙婚,然而嫁雞隨雞在帝國基層忙活著生活,閑著沒事也編個故事逗逗悶子。劉邦隨云奔雷落雨的神跡,帶來的好處和麻煩都不少。呂后對“生存”的焦灼經過考驗、掌握權柄之后,操弄文臣武將的命運,對最高權力人劉邦控制其信息,對興漢三杰或殺或打或拉,對歷史記錄從源頭上進行改寫,很明顯,劉邦一生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和呂后,他們把自我綁架到沒有減速器的權力戰(zhàn)車上,制度的缺憾要遠遠大于個人道德的缺陷,因此我們不能把劉邦看成屠殺功勞的暴君,也不能將呂后論斷為紅顏禍水女主禍國,權力的無邊際、無制衡、無保障,導致中國傳統(tǒng)社會墮入王朝循環(huán),后世二千多年帝王將相的變臉其實并不很多,在這個角度上看《王的盛宴》,我們或可以說,從秦漢到晚清,中國就是個漫長的鴻門宴。那些流水席上的賓客,做的最多的事情,魯迅先生早就說了兩個字:“吃人”。
影評人/云飛揚
美麗人生講什么,影評這個殺手不太冷講什么泰坦尼克號影評福州森林公園福州西禪寺福州西湖公園怎么樣福州石竹山福州有哪些景點推薦